日常想法-還是要有流水帳

閱讀筆記-情緒陰影:「心靈整合之父」榮格,帶你認識內在原型,享受情緒自由

內在小孩的心裡話

  • 創傷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我身上
  • 孤單為什麼我和大家都格格不入
  • 貧窮為什麼我沒辦法要到我想要的東西
  • 神奇為什麼人要這麼努力
  • 永恆為什麼人要長大

如果你把你的情緒排名,哪一個內在小孩會是第一個出現的呢?

有趣的是意外地發現我其實也有神奇小孩跟永恆小孩,但他們登場的比例不高。 而孤單跟貧窮卻是偶爾會反覆出現。

書中介紹了很多角色原型,我以為是在玩什麼角色扮演遊戲?

觀察人類也要觀察自己

我好像還是個叛逆的少年或(我希望的)永恆小孩吧

日常生活

最近投了兩份工作,也在產出跟閱讀。

針對聖誕假期的來到,這裡會提前釋放一些工作機會,從11月到1月份左右。 給爽哥爽姐辛苦工作的人可以放年假,大概12月到1月中都會消失吧。

最近買了中文電子書,中文作者。 還特別地寫了一封感謝信,只是石沈大海。我的失落是因為期待回應嗎?

出書是會希望跟粉絲有回應嗎?畢竟都已經買書了,可以說是錢的來源(不維護嗎?) 還是其實只是作家個人的創作,一個出生就與作者斷開連結的作品(作者已死) 還是其實充其量只是包裝精美的商品而已?(包含了出版商,編輯的眾人合作)

最近另外閱讀的一本《我們為什麼要讀書?為什麼要工作?》 內容提到,工作是為了幫助別人,金錢是用來感謝別人的付出。 以拉麵為例子,一碗拉麵,有著各種材料,來自各地的生產者。 一日之所需,百工斯為備,所以我們花錢支持。

那我們現在不用付費的網路呢?還是需要廣告來支持這些服務。 (平台用去除廣告服務又能坑了你一筆)

發明且沒有獨佔網際網路的人真的是天使。比爾蓋茲說

蓋茨在公開信中說:「有誰會在沒有任何報酬的情況下來做這些專業的工作?什麼樣的愛好者可以為他的產品投入三人年(man-year)的開發時間,並且發現所有的錯誤、編寫文檔以及無償發佈這個產品?」

所以他其實是以報酬為主要目的吧?我不知道他有沒有使用報廢性淘汰這招。反正他無庸置疑是個有錢人,也成立了慈善基金會。

但光是給錢這間事情就可以解決很多事情嘛?

不否認錢就可以解決很多事情。

但在某種情境下,授之以魚不如授人以漁。

如果錢是魚,那不如授人以漁,給錢不如給出你的知識/技能吧?

這樣說是對的嗎?

在城牆之外的網路漫遊

我還是會無聊想看社群跟Youtube,還是有很讚的內容跟很廢的內容。

話說個人網站跟這些平台不外乎就只是幾個超連結的距離。

還是個人網站比較有趣,我想人天生就有某種的偷窺癖好奇心。

好想找到更多有趣的個人網站啊,然後他們要再去延伸他們的什麼作品集更好啊。

以上 粗淺拙劣的想法

最近找不到答案的想法

堅持個人網站的這個想法好像回到很久以前。那些堅持用底片相機的人也好像回到很久以前。堅持反對AI的人們好像回到很久以前。還有好多,黑膠,手排車,智障型手機(有嗎?)

那些堅持用著『舊方式』的人,是害怕改變?跟不上時代?還是『舊方式』是他們的選擇偏好?還是『反智』?

2025年10月23日-更新

閱讀筆記-茶室女人心:萬華紅燈區的故事

撇除了書中一直出現的基督教提示廣告,裡面列出的人生故事都好真實——所謂的人生如戲。

最近看到RinRin台灣留學的Youtube,還有她的阿嬤的故事,鼻頭人可以在日本相認也太神奇。

還有關於萬華——萬華也乘載了好多故事,據我所知我的阿嬤也是會搭計程車來回萬華只為了去拜拜。

還有阿嬤離開的時候,是在我小時候,我的小腦袋,當時不覺得這是什麼大事情。

我哥在難過之餘,不解為什麼我不特別難過?我爸開解他,因為我還小。

我哥可能不知道,他身為長子得到阿嬤大多數的寵愛。

可能就是親疏遠近的距離吧。

長大後偶爾會騎車去萬華買東西吃,偶爾還當外國人的翻譯?

不管多久,萬華都像萬花筒一樣,有各種繁華,故事,人生。

信仰,基層,夜市,黑道,茶室,國際,觀光等。

推薦大家可以看看,可以從台灣圖書館免費借電子書來看。